很久以前我有買過一台筆記型電腦,他會有突然出現爆音的問題,
買了一年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再送修,原廠工程師的回答很妙,
“保固期限內你可以一直送修,我會一直修,不過不保證修得好,
沒修好你可以再送修.”
最後查出來是筆記型電腦廠商的音效卡驅動程式錯誤,安裝原廠
晶片組的驅動程式就正常了,都修好後我認賠一半以上把他賣掉,
以後這家公司的產品我都不買了.
秉持 ” 你可以一直壞,我可以一直修 ” 的信念,我戶外燈就採用
這樣的設計,結果他還真的一直壞,我還真的沒本事一直修,修了幾次後
我就放棄了.
前陽台的貝殼燈已經好久都不亮了,終於在暑假中(7/7)我把他弄亮了,
這一次有換新的防護方式,希望他能撐久一點,如果能撐個一年半載的,
那修起來的壓力會比較小一點.
這是3樓的大門部分,2010年是這個樣子,那個燈光有跟沒有差不多,還要耗電46瓦,另外跨著就
過去了,這個大門有跟沒有的區別我還真想不出來.
2012年,我把旁邊加高了,這樣就跨不進來了.
另外大門是用戶外護木漆,2年他就掛了,我選擇放棄,漆白色的好了,雖然也是會掛掉,但至少便宜一些.
都做完以後,感覺到好像太單薄了,另外如果遇到下雨天,慌亂之中
開門太久淋到雨,我一定會被罵,所以就加裝了雨遮.
這是加裝雨遮後燈光由下方反射的狀況,但感覺好像單調了點.
2013年,把門牌燈掛上去,另外左右兩側各加一個3瓦的黃燈,
所有的門牌燈當中這一個是故障率最高的.
今年我就再加裝雨遮燈光的部分,另外女兒牆的部分也都加上燈光,
以這個部分做耗電計算,面寬5米平均耗電大約要20多瓦,左右兩個黃光合計6瓦,
使用感應開關來控制,應該就不會花掉太多電費,因為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沒有客人
狀態.
燈色太雜不一定是好的(容易眼花撩亂),但是燈色會變換除了感覺比較好以外,還可以省電
(大約是全亮的30%-50%的耗電),所以我是用一個燈色控制器,來控制各區塊
的放大器,這樣燈色就可以達到一致,比較不會眼花撩亂.
我把他區分成四個區塊.
2樓頂樓一個區塊,由2個感應器來偵測,一個
是走到樓梯口燈就亮起來,另外一個感應器是從頂樓下來或是302房間
出來燈就會亮.
302的露臺是一個區塊,由2個感應器來偵測,藉由時間的不同步,盡量避免
有人但是不動的狀態下熄燈.
另外偵測器也可以控制302的戶外主燈.
通往頂樓的樓梯燈,由一個微波感應器來控制.
3樓頂的部分一個區塊,由一個感應器來控制.
看起很麻煩,做起來更麻煩,拉線配線搞得我頭昏眼花,電線不是一次買齊,
沒去注意到顏色會不同,這下就更麻煩了,日後的維修一定更頭大,只能希望
他能撐久一點.
有燈光比沒燈光好很多,大部分的人到了陌生的地方會有不安全的感覺,
特別是在黑暗的狀態下,當你把燈光自動化以後,除了能夠消除客人的
不安全感以外,還可以讓客人感覺到他住的地方不是很落後.
等過一陣子,如果故障率不高,1樓前院的部分也會這樣子弄.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