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軟體應該是需要去蛋白,他的原理是製造很多的細小
泡沫,然後魚跟軟體的排泄物就被這些泡沫所吸附,然後
被分離出來,理論上泡沫越細越多效果越好.
可是去蛋白很貴,隨便一個爛爛的都要算千元的,不是
窮人家買得起的,所以之前我就自己做了一個,是用垃圾
桶跟寶特瓶做的,效果是不會很好,不過還是可以使用,
也能分離出髒東西,只是真的很醜,把一個垃圾桶放到
魚缸上面,真的不會太好看.
之前我的朋友看我養軟體弄的還不錯,也就把他的水草缸
改成海水缸,也想養軟體,不過最後還是放棄了,他的去蛋白
就先擺到我這邊,就是這一隻,花錢買的果然漂亮很多,效益
也高很多,運轉了幾個小時後海水變清澈了,軟體的顏色
也漂亮了.
我之前是用沉水馬達抽水跟空氣製造泡沫,很吵,這台是
針葉馬達,可以把泡沫打的很細,而且安靜多了,他原本的
消音器故障了,所以這個是我自己做的消音器,拿個pvc管
打兩個小洞,裡面放一些吸音棉就好了,裝上去聲音就更小
了.有了去蛋白真的太好了,這樣可以把魚缸弄漂亮一點了.
這是旁邊的溢流區,原本水流下去只有邊邊有碰到水,所以
效益不高,這是我自己diy的潮差器,海水流進去溢流區不
會馬上流掉,要到水位達到高點,在一次流光.
這樣在裡面的消化細菌就會感覺到他好像活在海裡,不會
一直沒水或是一直泡在水裡.
等到測試好了,這裡面在放生化球或是泡棉,總之就是創造
表面積,越多的表面積就能容納越多的消化細菌.
這是今年過年的時候朋友給我的硨渠貝,目前都已經固定
在石頭上面了,他上面的共生藻還蠻漂亮了.
據說硨渠貝是靠共生藻給他養份,可是我朋友說,他那個
進水口那麼粗一根,應該還是有濾食的做用,想想好像也
有點道理,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正確為何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