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 今天上午開始,還有明天(2012年10月1日—2日)
地點: 成功鎮重安路68號,我們的教室.
人物: 葉蕾蕾老師,壹胞半工作室,壹週刊媒體,博愛國小師生,
重安部落…….
葉蕾蕾傳奇 (以下是電影介紹)
葉蕾蕾生於1941年,畢業於台大外文系。1963年,她拿到賓州大學
獎學金,到美國學創作。由於高中時期學過國畫,她一直衷情宋元
時期的山水。
1985年她得到賓州大學中國藝術史的教職,但個人創作卻是室內的
花園裝置。1986年,長期在費城北部投入社區舞蹈教學與創作的
非裔美人霍爾(ArthurHall)邀請她,把丟滿垃圾的空地化為公園,
於是得到賓州藝術委員會2500美金後,她開始了第一個公園創作
計畫。
以下文章是【大紀元4月6日報導】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市六日
畢業於台大外文系的葉蕾蕾,赴美求學後在賓州大學任教,一九八六年
夏天,她以得自費城藝術委員會一筆美金二千五百元的補助款為基礎,
在當地藝術家與七、八個孩童的幫忙下,為毒品與垃圾充斥的北費城
社區,創造美麗的雕塑公園。
二十年來,葉蕾蕾帶帶領小孩、青年、婦女與遊民一起做社區改造
工作,整理美化廢棄不用的房舍、社區公園、果菜農場、社區劇場,
她也教小孩編劇、演戲、創作詩詞。葉蕾蕾的努力,改變了社區的
風貌,讓貧民區變成人與藝術的社區。
談起當初投入社區改造的心路歷程,葉蕾蕾說,她不是去服務別人
,而是這些社區的人幫著她一起完成夢想。當初得到費城藝術委員會
的補助款,許多人都勸她不要做這麼吃力不討好的事,但她心裡只有
一個想法,「如果心裡這好的小小火花熄了,別的就甭提了」。
葉蕾蕾說,她相信道家「物極必反」的道理,愈是破的地方,愈是
可以轉變、創造美好。將最美的天使放在最混亂的垃圾堆中,更能
彰顯生命的美。
她說,這些貧民區的居民有人吃不飽、有人吸毒,她沒辦法解決
社會問題,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藝術開闢一片新的土地,用藝術帶來
希望;在這塊美的園地裡,所有人都是平等的。
這是壹胞半工作室的朱先生,沉穩內斂,很特別的一個人.
這是媒體記者,
學習拍照,從後面拍照記錄,看專業記者是如何取景,光圈,快門,iso
,白平衡各種設定值.(iso100,1/40,f2.8)
博愛國小的老師
博愛國小的老師
博愛國小的學生
這是單純的地點,人物介紹,過程改天再說,今天比較忙碌一點點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