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測2顆梅子,一顆接近10度,一顆11度多一點.一般的梅子
可能沒有這麼甜,因為梅子在這樣的熟度底下,沒有辦法運輸
銷售了,我會每年都去採梅子除了免錢的因素以外,就是我能
取得最好的品質,只有品質最好的梅子,才能做出最好的成品.
為什麼不再多採一些,因為採越多,我賠越多,梅子不用錢,
其他的原料要錢,冰糖一包150元,秋雅空瓶要40元,一般
瓶子要10多元,水滴瓶好像要20元……
開口要跟我買的人還蠻多的,但是我還沒賣過,也不打算賣,
親朋好友,上下游廠商,常來的客人我會幫忙準備好,一瓶一瓶的
,一般的客人或是路人大概就是一杯或一份現場吃完為主,
覺得好吃,請自己動手diy,我的東西沒有特殊秘方,所以大家都做得出來.
這是陳放一年的梅醋,快要有往下沉的梅子了.
這是陳放二年的梅醋,大約有30%下沉了,醋的顏色會變深
一點點.這時候白醋的嗆味會消失掉,取而代之的是梅子的香味,
這一甕是36罐的容量,但是最後裝瓶只有24或25罐而已.
一罐梅醋有那麼大的材積,那麼重的重量,要儲存那麼長的時間,
還不能放戶外,這種東西要怎麼賣,我還真想不出來.還是化學
比較厲害,給他滴幾滴,喇一喇,就可以裝瓶賣了.
今年沒有做Q梅,去年做的3甕Q梅要先消化掉,有要試吃的人,
不用客氣,可以直接說,我曾經給整瓶,整包的,代表我們是朋友,
喜歡那一種,請可以直接跟我說,我會量力而為.
以前我無法掌握到每一顆梅子都是在最黃熟的時候材加工製作
,今年後面的2罐我已經能做控制了,可以把過熟不良的損失率
降低很多.
青梅跟熟梅的區別在於,香度,甜度,脆度,看你要的是什麼?找尋
最佳的時機點,你就可以做出最好的成品,記得----
用心去感受差異度,
用眼睛去尋找問題,
用大腦去解決問題.
今年有開始試著做冰梅了,首批失敗了,網路上說取青梅拍碎,去籽,
加鹽發酵約1個月,……做了一堆,還沒一個月就失敗了.
接下來試做話梅,不敢做一堆了,只做4顆,沒加代糖,只是先做
乾燥測試,好像可行,明年可以來調味然後小量製做了,這個我會有用.